不銹鋼焊接如何應對焊縫的晶間腐蝕
發布時間:2020/5/3 作者:不銹鋼晶間腐蝕 點擊量:3334次
奧氏體不銹鋼焊接主要問題:焊接變形較大;因其晶界特性和對某些微量雜質(S、P)敏感,易產生熱裂紋,降低不銹鋼晶間腐蝕能力。

304不銹鋼碳化鉻的形成,降低焊接焊縫抗晶間腐蝕能力。
不銹鋼晶間腐蝕:根據貧鉻理論,焊縫和熱影響區在加熱到450-850℃敏化溫度區時在晶界上析出碳化鉻,造成貧鉻的晶界,不足以抵抗腐蝕的程度。
針對焊縫晶間腐蝕和母材上敏化溫度區腐蝕,可采用下列措施加以限制:
a.減少母材及焊縫的含碳量,母材中添加穩定化元素Ti、Nb等元素使之優先形成MC,以避免Cr23C6形成,有效控制不銹鋼焊縫晶間腐蝕。
b.使焊縫形成奧氏體加少量鐵素體的雙相組織。焊縫中存在一定數量的鐵素體時,可細化晶粒,增加晶粒面積,使晶界單位面積上的碳化鉻析出量減少控制晶間腐蝕。
鉻在鐵素體中溶解度較大,Cr23C6優先在鐵素體中形成,而不致使奧氏體晶界貧鉻;散步在奧氏體之間的鐵素體,可防止腐蝕沿晶界向內部擴散。
c.控制在敏化溫度區間的停留時間。調整焊接熱循環,盡可能縮短600~1000℃的停留時間,可選擇能量密度高的焊接方法(如等離子氬弧焊),
選用較小的焊接線能量,焊縫背面通氬氣或采用銅墊增加焊接接頭的冷卻速度,減少起弧、收弧次數以避免重復加熱,多層焊時與腐蝕介質的接觸面盡可能最后施焊等有效提高抗晶間腐蝕能力。
d.焊后進行固溶處理或穩定化退火(850~900℃)保溫后空冷,以使碳化物充分析出,并使鉻加速擴散),對增強不銹鋼抗晶間腐蝕有很好的效果。
